跨国公司逐步把合资公司变为独资公司,这意味着大部分合资企业将慢慢从中国消失
合资大戏即将落幕?
文/刘焱
宝洁:意欲独资?
|
美国宝洁公司为扩大中国市场上的销路,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名为[透气时装]的表演,以清爽浪漫的蓝色为主色调的服装由透气舒适的面料制成。 |
去年9月10日,北京日化二厂向外界正式宣布:已经与宝洁(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提前终止「熊猫」商标的使用合同,收回合资使用已6年的「熊猫」品牌。
其实这条新闻应该是一个后话,发生在此前的是:今年6月,与北京日化二厂合作的宝洁(中国)有限公司调整在中国的经营战略,提前终止与北京日化二厂的合资合作,将合资企业转为外商独资企业。
「熊猫」的「娘家」北京日化二厂与美国宝洁的合作始于1994年,当时二者合资成立北京熊猫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北京日化二厂以品牌、厂房参股35%,宝洁以65%的股份控股合资公司。此次分手原因,合作的双方都没有详细向外透露过。宝洁当年买断了「熊猫」品牌50年的使用权;而据说在北京日化二厂买回这个当年宝洁斥巨资买下的品牌时,宝洁爽快地答应了。
此前,早已有消息见诸媒体:广州的利税大户──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基本上已成为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目前中外双方的合资结构已变成外方持股99%,中方仅剩下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进出口贸易公司持股1%。另一中方持股大户广州轻工集团属下的广州肥皂厂早已经逐步转让了其当年所持的20%的全部股份。据说,这最后的1%的股份是中外双方几轮谈判下来的协商结果。
1988年成立的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是美国宝洁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之后,宝洁公司在中国总共投资3亿美元,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天津、苏州等地已经投资了13家独资和合资企业,从1993年起,连续6年成为全国轻工行业向国家缴税最多的企业。
作为宝洁在中国的第一家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的合资道路在中国颇具代表性。
1988年之前,当时世界老大级日用消费品生产商和销售商美国宝洁公司看上中国市场,希望能够在中国大陆找到合适的合作夥伴。它先是与香港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携手,并经过广泛的调查,选中了广州肥皂厂。这家工厂自1980年以来,发展的「洁花」系列洗涤护肤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和信誉,建立了很好的销售渠道。
于是,1988年8月,美国P&G公司、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与广州肥皂厂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进出口贸易总公司合作,共同创建了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第一期投资为1000万美元。美国宝洁公司为「宝洁」提供管理与技术援助,广州肥皂厂提供劳动力和当地市场经验,拥有25%股权,广州技术开发区提供新建厂房,拥有5%股权,香港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协助产品出口创汇。同年10月27日,第一批「海飞丝」洗发水走下了宝洁的生产线。短短的4个月之后,绝大部分的广州消费者就听说了「海飞丝」这个著名的国际品牌。
从此之后,「玉兰油」、「飘柔」、「潘婷」等国际品牌开始相继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中。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的初战告捷,为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大门。
其后广州宝洁日益壮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理所当然随之而来的是追加投资。到1999年底,中方原来所持的25%的股份已缩至6%。原因是简单的──中方没有再注入资本金。此间有不少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是:中方的让股其实是不情愿的,因为如果不转让股份,宝洁公司就会把在中国的主要精力由广州转移到天津去。广州市政府当然舍不得放弃这个每年上缴利税过10亿元的利税大户,于是只好「委曲求全」�;顾得婪礁斯阒莘试沓Ъ肮阒菘⑶淮蟊首梅�。
同时,据《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度中期报告》内容,广州轻工集团属下子公司广州浪奇实业股份公司,已于1998年12月份将所持有的广州宝洁属下子公司广州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12%的股权和360万美元的债权,全部转让给宝洁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转让价款为7800万元人民币,并已于1999年3月29日到账。至此,广州轻工集团彻底与广州宝洁划清了界限。
按中国的游戏规则玩
整个80年代,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并不多。中国政府和跨国公司间处于一种相互试探的过程中。那时,中国政府基本上不允许外资在华独资经营企业,即便是合资,常常也为他们找好了合作的夥伴。而外资本身,对中国市场几乎完全不了解,不知水深水浅,找一些当地的合作夥伴,一方面可以利用中方已建立的销售网络、对市场的了解、良好的政府关系和现有的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力资源;一方面可以减少投资风险。就宝洁而言,当年即便它想独资,中国政府也不会允许;而就算中国政府允许,宝洁也未必就敢只身杀入。
如同德国西门子公司1990年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合资企业──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一样,那时它也不能独资经营;不仅如此,它还不能做大股东,只能持小比例的股份。
而今天,西门子公司在中国已经建立了59家企业,其中12家独资企业、45家合资企业、2个BOT工程。
|
西门子德国医疗总部商务副总裁毕客先生专程来华作题为[两千年与医疗工程]的专题演讲。 |
西门子涉足的投资领域包括信息、通讯、能源、交通、医疗、工业、照明和家电──10年之中,中国政府在这些领域内对外资的投资政策几乎年年都有所改变:有的行业,从不准进入到允许进入;有的行业,从限制投资到鼓励投资;有的行业,从只准占少量股份到可以控股;有的行业,从只准中外合资到可以外商独资……
目前,西门子公司已经控股绝大多数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其中只在5家合资企业里它不占有大多数的股权。就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广告公关部高级经理毕白丽女士所说,「在所有投资中,西门子当然愿意控股;除非是中国政府有所限制。在中国,由中国政府制定游戏规则,我们按照游戏规则来玩�!�
像许许多多跨国公司一样,当合资企业业务扩大、需要更多的投资时,中方的夥伴往往拿不出足够的同比例的资金。此时西门子会投入更多的资金补足,这样一来,也就增加了它在资本金中所占的比例,从而为它赢得更多的股权。
另一种方式则是直接购买欲转让的股权。在西门子已经是大股东的一个电信合资企业中,另外三家中方夥伴中的一方因为对市场有不同的预测而要退出。西门子很爽快地购买了这一部分股权,如毕白丽女士所说,西门子不介意在合资的企业中占有尽可能多的股权。
与宝洁的说法相似,西门子认为在合资企业里,股权的转移是一种十分正常的行为。既有外方增加股权的情况,中方也一样有可能发生同样的行为�!敢话闱榭鱿�,只要投资是成功的,我们都会加强投资;但也不排除有时合资不成功,或者与中方夥伴的意见不一致,或者中方夥伴觉得已经学习到了我们的管理方法和技能,希望自己独立经营的情况。我们也会有退出的时候�!�
合资变独资是大势所趋
控股乃至独资,为外资跨国公司带来的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自主和独立。
随着中国对外资政策的不断开放,随着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日益了解,外国投资者对于自己在中国独资经营也越来越有信心。
对于早期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当时的中国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市场。而当时的中国市场还以计划经济为主,十分不成熟,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也缺乏透明度。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外国投资者是不敢轻易独资的。
而在欧美国家间进行的国际投资,因为他们本身都已具备成熟的市场条件,所以这些投资基本上都是以独资形式进行的。十多年来,中国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市场条件不断改善,外资的合资企业走向独资而不是撤资,说明他们对中国市场越来越有信心,也说明中国的外资政策、外资监管不断进步。这种现象十分正常。
事实上,合资经营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模式。有很多中外企业在管理中碰到过不少的难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是双方在企业管理和文化上的冲突。一般的外资进入中国后,喜欢全面掌控合资企业,对管理、人事、销售等一把抓,让自己派往国内的外资雇员做经理。但是在中国,这种做法往往行不通。一方面,外方派来的管理人员成本极高;另一方面,外方雇员所奉行的管理学在中国常常碰壁,因为双方以往的方式和习惯实在是有太多的不一样。
近来,有一些国外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提出,按照时下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现有合资企业中的绝大多数将不复存在。他们认为,为了回避冲突,取得更大的赢利,中方或者外方通过股权转让将企业变为独资已经是大势所趋。除了必须采取合资方式才能进入的一些行业如能源、保险、电讯、零售业、咨询业等,目前的多数合资企业将采取独资或控股的方式,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更加集中。而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加入WTO以后,如何对自己在中国的合资企业进行整合与调整,使之更适应中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也是一个极重要的考虑。
实际上,中国政府对于限制投资行业的开放程度也一直在扩大。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年初就指出,除了涉及国家主权、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等敏感行业外,要进一步放宽引进外资的领域、地域和技术转让等方面的限制。有步骤地扩大服务行业的对外开放,放宽一些行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12月4日,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发言人在沪宣布,在西气东输工程中的两项特殊政策: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放,全面对外合作,外方可以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进行控股,比例不受限制;考虑到此工程的特殊性,国务院破例决定将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列入对外开往的合作范围。而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上述两项都是明文禁止的,这是两项重大突破。
这样的消息,对于像壳牌、�?松梨�、BP阿莫科等在中国苦苦等了十多年的跨国石油公司来说,又是一个重大喜讯。
就在上个月,中方解除了外资经营加油站的禁令,这三大集团可以分别和中石化合资各500个加油站。
这样,似乎标志着像石油──这种中方总考虑为战略性的能源行业也会给予外资更大限度的控股权力。
以壳牌为例,从80年代初期,当中国首次开放海上区域与外国合作时就进入中国开始勘探工作。到目前为止,它在中国一共有3个进入生产期项目──西江油田、长北天然气开发合同和南海石化联合企业。今年9月正式实施的南海石化联合企业将投资45亿美元,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而壳牌南海有限公司在当中占股50%,另外一个中方大股东中海油才占股40%。从西江油田的16·3%的股份到南海石化的50%,壳牌终于等到了在中国的控股权。
这是不是说,在不久的将来,理论上来讲,所有的外资企业都会有在中国独资经营的可能性?
不存在谁「挤占」谁
外资希望控股甚至独资,削弱的或者「挤走」的是中方的合作夥伴。
其实,很多外资企业很怕用到「挤走」这个词。就像宝洁和西门子一样,他们始终强调在企业中任何变化,都是各方友好协商的结果,不存在谁「挤占」谁的问题。
这种担心很好理解。在人们印象中,外资这方总是扮演强者的角色,合作结束,难免不被人想像成恃强凌弱。
但还会有一些抱怨。
北京日化二厂常务副厂长赵平对记者说:「作为控股方的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后一直着眼于高档洗衣粉市场,力推旗下的高档洗衣粉品牌『汰渍』和『碧浪』。而以物美价廉见长的『熊猫』产销量则逐年递减,从合资时的年产6万吨,降到今年上半年的4000吨左右�!�
但从此之后,北京日化二厂买回「熊猫」品牌,准备重新定位上市,再走低档路线。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外资企业的营销有时过于理想化,也有一些经营策略不适合中国市场的实情,中资企业选择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也是一种成长。
当然也有的合作夥伴很高兴。
既然绑在一起合作不尽如人意,不如拆开各走各的路。中方当年合资大都以场地、厂房、设备、人力入股,如今转让股权,这些都可折现,何乐而不为呢?
更为可贵的是理解和之后的思考。
郑生宏是中国石油与壳牌合作长北天然气联合作业集团的采办及销售副经理。当年他是中石油与壳牌的谈判者,现在他是中方的代表。作为一个有过英国和法国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中方代表,他对外资的想法深表理解:「毕竟人家投了钱,当然希望参与经营,决策上有说话的份量;自己的钱都交给别人用,谁都放心不下�!供ぉび绕涫窃谑驼飧隽煊�,在签订的很多找油和开采协议中,投资的全是外方。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的管理者,郑生宏也看到了中国的企业在管理、技术、效率、人才水平上与国外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一点点,不是几年几个人就可以改变的。现在我们还可以通过合作向别人学习,但光通过合作的学习还是不够……」
这种忧虑和思考当然不会只是郑生宏一个人才有的。这个问题也不是中国石油工业一个行业才存在的。也许这会是我们以后再讨论的话题。
WTO是现在一个时尚的话题。讲了那么久,也许突然有一天,它说来就来了�!�
尽管变化不会发生在一天之间,但是三年也好,五年也好,转变总要完成。而转变所带来的,是更公平的规则和更自由的经济。
摘自《南方周末》200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