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4日电 台当局“主计处”最新调查显示,今年台湾“非典型就业”的部分工时工作者人数高达二十五万两千人,创历年新高,官员声称“非典型就业”机会的增加是“大势所趋”。对此,台湾《联合晚报》发表社论批评说,“非典型就业”的膨胀是当局纵容和失职造成的。
文章说,部分工时与有些工作的特殊性质有关,某些行业,尤其服务业,在每天的某些时段或者每周某些日子,需要较多人力,因此需要一些临时投入的人力。譬如餐饮业,尤其是其中的快餐业,或者一些临时性的展场人力。服务业的扩大,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可能增加了这种非典型就业机会的增加。台湾近十年来高等教育扩张太快,提供更多仍在学的学生,为这样的部分工时工作提供更充足的兼职劳力,应该也可以说是助长这样的劳动体制的形成。
但众所周知,人力派遣公司的兴起,是造成这种劳动体制的最主要因素。到底什么是人力派遣?人力派遣的最典型例子,是临时的清洁工作。因为有些清洁工作极为短期,所以由人力派遣公司派遣清洁人员到雇主处提供清洁服务,因为雇主没有必要因为这类清洁工作,而去长期雇用清洁人员。但现在不少雇主,为了节省成本、规避劳动条件,以及省去管理的麻烦,把越来越多的工作都外包出去,外包的结果就是人力派遣。这种外包从最初的清洁工作、蓝领工作,到现在办公室的白领工作也外包,然后再由人力派遣公司派遣人员,“部分工时”的打工族也就不断扩大。而令人遗憾的是政府部门也正在带头做这样的事情。
文章指出,这些被派遣的人力做的却是全职工作,有些甚至也不是原来人力派遣所界定的“短期的全职工作”。雇主把原来的全职工作拆解成若干个部分工时工作,把原来的正职工作改为人力派遣。这完全违背了“人力派遣”和“部分工时”的原意。虽然,这样的劳动体制让更多中高龄人士和二度就业妇女有更多机会,却可能剥夺了年轻人的工作机会。而人力派遣,事实上成为变相的人力中介,抽取了劳工的部分血汗钱。
文章最后质问,这样的“大势所趋”难道不是政府法令和主管部门的纵容所造成?人力派遣难道不应该有范围的限制?难道要等到正职工作沦为“非典型就业”时,相关部门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