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郎顾”之争暂时告一段落,耐人寻味的是,作为国企改革的监管者,国资委严查国企改制的姿态自此越来越明显
中央大型企业的MBO仍然难出冷宫。
这是2004年末,国资委对国有企业改制的最后表态。2004年12月14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管理层收购和国有产权转让不够规范引起的各方面的议论�!薄耙槁邸敝�,迅速让人联想起2004年几乎席卷经济学界的那场论战。
2004年8月10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指责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并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8月17日,顾雏军正式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诉讼状,以个人名义指控郎咸平对其构成了“诽谤罪”。由此引出“郎顾之争”。
在此之前,郎咸平还在媒体上发表长文,抨击海尔集团曲线MBO,实为管理层侵吞国资之举。
郎咸平的质疑和抨击,被看作是对国企改制该不该继续深入,二十多年来国企改革是否已走向权贵私有化深渊的诘问。围绕这条战线,经济学家站队列阵,论战开始。
“倒郎派”大多参与了20年来国企改革的方向设计,也就是俗称的“主流经济学家”。他们的主要论点是:国企改革的成效不容抹杀,产权改革方向不会变更。而站在郎咸平一边,痛斥国企改制是堕落向权贵私有化深渊的,多为非主流学者。值得注意的是,通常代表民意指向的网络舆论,几乎都一边倒地力挺郎咸平,成为郎顾之争中“挺郎派”的主要阵地。
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论战中的不同站队,多少影射了不同利益方在变革中的得失。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学者秦晖便提出了国企改革中“从掌勺者私分大锅饭到掌勺者私占大饭锅”的问题。这也就是今天郎咸平所指的“保姆占了主人财产”现象。国企改革的加速,使得很多必要的程序被忽略。正常的产权交易程序应该通过市场定价,由产权交易所挂牌,公示改制企业的交易信息,然后由社会各买家竞价。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的产权改革都是由地方政府牵线做成,产权交易不过是形同虚设的程序。
有瑕疵的程序,使得改革中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情绪有了表达的冲动。在南京,无锡等地,工人打出了“企业改制卖卖卖,厂长洗钱快快快”的标语,以罢工、静坐等方式抗议改制。而网络上,对改制是否公正的质疑也是铺天盖地。
经济学家间的论战,最终以郎咸平公开声称“我只是一个学者,只是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提出这个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作为国企改革的监管者,国资委严查国企改制的姿态自此越来越明显。
2004年9月14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定了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化的操作办法。
10月29日,作为国企出资人代表的国资委以《人民日报》评论的方式回应了“郎顾之争”,提出“停止经营层持股”。
11月,国资委副主任李毅中亲自带队,赴广东和江苏考察国企产权改革。12月,国资委首次加入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国有资产损失和安全问题成为下阶段审计工作的重点。
12月13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2004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年终总结大会时说:“要明确大型企业不准搞管理层收购,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收购也要区别情况,要规范。对于管理层收购,国资委要制定发布专门文件,做到有章可循�!�
这可以看作今年“产权改革大争论”以来,中央政府对于国企改制中MBO的结论性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