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3日电 《人民日报》载文称,“十一五”开局之年,国企改革的任务格外紧迫。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留给国企改革的机遇和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尽快突破国企改革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国企在竞争中就有可能因缺乏活力而陷于被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就难以实现!
在他看来,国企改革改到今天,由政府出资或给予优惠政策来推进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必须去啃最硬的骨头,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力求有新的突破。
突破点之一是要在央企建立和完善董事会。建立董事会,对股份制企业而言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对国有独资企业,却无先例可循。股权单一,使其董事会的构成、董事的选择、国资委与董事会的关系界定都要从头探索。从去年下半年起,这一试点率先在宝钢等大型国企启动,按照规划,今年董事会试点,包括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管理经理人员等,将推广纳入到国有控股的全部央企。这将是央企改革中的重头戏。
80—100家央企,这是国资委未来几年规划的央企数目。眼下央企的数目是169家。这意味着,今年央企调整重组的步伐会迈得更大。此外,今年将更加强调通过市场手段,发挥资产经营公司的作用,吸引战略投资者,推进央企的股份制改革。
在改革的宏观层面,今年最大的变化将是编制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央企将上缴国有资本收益。李荣融认为:“作为出资人,最重要的一个权就是收益权。如果这个权没落实,国有经济调整布局就是句空话。”而经营预算建立起来后,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将负责收缴央企的国有资本收益,也将把收上来的钱投向国有资本应加强的领域,例如一些命脉性行业。这是备受关注的一项改革,收不容易,收上来怎么用、如何用好更不容易,急需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程序。
据了解,国资委成立之初,提出从2004年开始,用3年时间建立起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今年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攻克难关、取得突破的关键一年。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国企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到2005年底,央企资产总额10.6万亿元,净资产4.6万亿元。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央企户数减少到169家,2005年央企利润占全部国企利润七成以上。大多数国企开展了股份制改革,并正在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白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