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4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 统计局公布的7月和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仍然保持9%以上的快速增长。然而,CPI增长的下降,却带来人们对通货紧缩的担忧。今年外贸表现出色,出口增长对上半年GDP的增长拉动较大,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频繁的贸易摩擦和对外依存度的上升,使外需拉动的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国际经济变动带来的风险增加。尽管宏观调控力度很大,但投资仍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墒枪鹊耐蹲屎芸赡茉斐刹辉兜慕吹纳!⒛茉炊倘,环境恶化等等经济和社会的不和谐现象。
当前的经济态势
如何看待近期的经济形势?首先,数据表明经济并没有明显大幅下滑的迹象。迅速扩大的贸易顺差成为拉动经济成长的主要力量,强劲增长的投资和持续增长的消费对经济都有积极贡献。正是在这三大推动力的推动下,GDP保持着平稳增长。
当前经济形势是平稳的,除增长与投资还略偏高之外,整体宏观环境较好。如果没有突发事件,经济发展的惯性会使今年的经济成长继续保持9%左右的增长。最近许多国内外机构都调高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测。相信这些预测都是在给定当前经济信息集合的共同基础上“不谋而合”的共识所形成的理性预期。
经济的近忧
但是要较长期地保持当前经济发展的态势,近期也有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国内来说,固定投资反弹还是当前宏观经济不稳的最大威胁。这一轮投资过热的根本原因与一些政府部门追求GDP增长速度的目标不无关系。这样的投资冲动并没有完全消除。如果不加注意,投资迅速反弹,直接的结果可能带来GDP更快增长,能源短缺更为加剧,不平稳和不可持续风险也同样在增加。其直接结果就是本轮宏观调控成果付之东流,还会带来下一轮更大规模的调控,全社会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瓶颈。国内石油价格没有随国际油价的变化调整是近期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低油价容易造成浪费,加剧能源短缺的压力,不利于供求均衡,这是广东出现的短缺的主要原因。不理顺价格和建立相应的更灵活的市场管理机制,垄断程度很高的能源行业会越来越“弱不禁风”,对近期经济正常运行会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
出口贸易摩擦增加,可能导致出口增长放缓。上半年的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约4个百分点左右,外需拉动经济成长明显。由于美国和欧盟贸易;ぬ蹩钕拗疲偌由弦恍┕揖迷龀し呕,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的影响,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会减弱。贸易顺差降低,对下半年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有所影响。
另外,有必要讨论一下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对通货紧缩和经济下滑的忧虑。一些人认为,通缩近期可能出现,今年或明年经济可能下滑。事实上,通缩的压力应该是一直存在着的,并不是一个近期的问题。不能忽视经济在近期会承受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油价不断上升和其他水电燃料价格的调整,PPI还在增长。如果价格体制理顺,市场化程度更高,生产成本上涨对下游产品的价格传导进而向最终消费价格的传导能够畅通,通涨的压力更大。而且对8月份1.3%的CPI的明细分析可以看出,粮食和食品价格的下降对CPI的影响很大。
经济的远虑
从长期来说,经济的持续发展遭遇一些问题的困扰。
首先,以投资为主导的模式导致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各国遭遇亚洲金融;脑蛑唬胨浅て谝揽扛咄度胪贫,缺乏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增长模式的迅速转移,最后丧失市场的竞争力,国内制造业纷纷转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国家的增长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经济多年来也是靠高投入推动发展。特别是这一轮的经济过热,主要是靠过度的投资所致。过度投资带来经济和社会诸多矛盾。中国经济不是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经济,纯粹投资增长的模式不适合中国,中国经济面对增长模式转换的严峻挑战。
其次,靠外需拉动的经济也是不可持续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引进了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中国进出口占GDP总量的70%,外国直接投资居世界第二位,是石油第二大进口国,对外经济的高依存度,使我们随时可能受到世界经济的一些重大因素变化的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走势,美元贬值,油价高涨,都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容易产生“共振”。
特别是在多边国际贸易和合作中,知识产权,出口配额,倾销诉讼;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海外投资,能源战略布局中引起的摩擦、冲突和失误,等等,对我们短期内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提出了挑战的同时,更现实地看到外需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仅以价格优势和牺牲国内劳动者的福利为代价,只会增加更多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出口贸易更大的障碍。在中国还没有成为一个经济强国的时候,贸易大国的国际地位是很脆弱的。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外需是有很大风险的。
最后,消费增长不强劲使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中国的消费一直在增长,但往往低于经济的总体增长。如果消费不与经济达到同步增长的水平,长期的全面生产过剩积累就会带来价格水平的下降,企业利润的下降,投资意愿下降,经济不能持续增长。在中国,8亿农民的消费市场最具有增长潜力。如果农民的收入能够持续增长,高边际消费倾向会使农民的大部分收入增量变成消费支出,从而部分缓解基本生活产品生产过剩的问题,推动消费的增长。因此,中国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继而增加农民的需求。从这点出发,我们要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改革农村金融。同时,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发展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扩大城市就业,增加农民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扩大消费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既有“近忧”也有“远虑”。要保持当前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态势,要推动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就需要通过政策的调整和体制的改革实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移,从依靠投资的模式向消费模式转移,从高耗能模式向节约型和环保型增长模式转移,从粗放式重化工业向服务业转型,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增长模式转移,才是解决中国经济的“近忧远虑”的根本保证。 (左小蕾)